本帖最后由 onevenus 于 2021-2-3 12:13 编辑
“阿祖你收手吧,门外全是成龙”
电影去我比较感兴趣的,是故事时代背景:九十年代。
盘点主旋律那期,讲到《离开雷锋的日子》时,我说九十年代道德滑坡极为严重,简直群魔乱舞,弹幕里有同学反驳道:现在才是滑坡最严重的。
托大点说:年轻的朋友,你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无所知。 那时我十多岁,隔三差五的就能目睹到打架群殴,打伤打残时有发生。(乌兰浩特市还是座相对平和的城市) 曾亲眼见到过严打后,罪犯被绑在军车上游街示众。(严打是什么请自行搜索)
孩子的被拐风险指数比现在大成百上千倍,那时候大人吓唬小孩的口头禅是你再乱跑碰上拐子,就再也回不了家了。 就这么个治安状况,再加上市场冲击,下岗失业潮,上升渠道狭窄,人与人相互踩踏,道德水准能好么?那时太穷了,安定生活,需要靠强大国力支撑,现在满大街摄像头不是大风刮来的。 而且很多人家里有枪(我姥爷就有把土枪),军用的都不在少数,仅91到96年,全国就收缴各种枪械超过百万支,甚至还有炮!
直到2000年,才把散落在民间的枪基本收上来,治安逐渐向稳。
《除暴》刻画的就是这个时段,五年间,全国发生了一万多起枪击事件,你没看错,1后面4个0,10000起,平均每天4起+,搁现在你能想象么?所以电影里悍匪与警察当街互射,不是胡编的。
八九十年代发生了很多震惊全国的大案,我随便给你罗列几条: 1986年吉林铁路爆炸案,炸死33人。 1987年洛阳黄河大桥劫持案,12人死亡。 1991年锦州列车枪杀案,造成8人死亡。 1995年黑龙江特大杀人案,一夜枪杀32人。 1996年浙江宾馆连环杀人案,致7人死亡。 ...... 要列的话今儿不用干别的了,严打就是那时候的“特产”,乱世用重典,会产生冤案,但把你放回到那个时代,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警力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,只能取舍。 《除暴》杂糅了多起抢劫案原型,其中参考重点应该是号称“中国头号悍匪“的张君,我简单说下。(片中化名张隼)
张君1966年生在湖南常德,很小便辍学,经常打架又会点武术,在当地有些名气,后因斗殴进少管所劳教三年,1993年张君伙同狱友打劫某商人住所,后逃至广西。 张君累计犯下抢劫绑架案14起,杀死28人,重伤23人,死者多是太阳穴中枪,当年查案没什么科技手段,只能走访排查,抓捕难度极大,张君甚至还给警察写过示威信。
法网恢恢,在流窜作案7年后,2000年9月1日,张君在打劫常德农业银行时暴露行踪,当月即被抓获。2001年5月20日,张君、李泽军等14名罪犯分别在重庆市、常德市被执行死刑。
吴彦祖饰演的匪首张隼,原型就是张君,倒没展现什么成长历程,上来老鹰帮已成团抢劫友谊商场,为突出年代感,背景里还放了个盼盼(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)。
张隼下手杀人前有个习惯,让人讲笑话,好笑就不杀你,这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一个梗。
王千源最近几年在悍匪与警察之间左右横跳,这次扮演警察钟诚,多么主旋律的名字。
钟诚刚刚调过来,此处设计细节表现性格,路边警方宣传栏上贴满小广告,他一下车就过去撕,直到把招贴画上的警察形象露出来,可见他对正义事业的追求。(找不到截图....)
但这个设计有问题,让钟诚撕一下,把警察画像的眼睛露出来点到为止即可,但导演竟然安排了一分钟让他撕完整面,这就太刻意了。
刚调职就碰上悍匪抢商店,钟诚被张隼抓上面包车,“你讲个笑话,好笑我就不杀你”。双雄戏一般都会有“结怨”桥段,为二人后来的较劲提供合理性铺垫。
接下来就是猫捉耗子,90年代就算在警局里,案情粉笔都是用粉笔写的黑板报。
此后老鹰帮不断作案,手段精准残暴,事先认真踩点,算好逃跑路线,卡着时间抢完就跑;《除暴》里反复出现一座高塔,两个作用,一是悍匪居高临下运筹帷幄,二是对应着“老鹰”二字。
毕竟是电影,《除暴》对老鹰帮的“事迹”做了夸张处理,这也是故事上较有瑕疵的地方,片中虚拟了个“常普省”(应该是来自张君的故乡常德),按理说如此手黑爆裂的打劫(全都有杀伤),一定会跨省流窜作案,否则很容易被抓,但老鹰帮来来回回就在省内几个城市间转悠,这降低了故事的可信性。
之所以这样也是不得已,如果流窜范围太大,警察钟诚就无法保持C位,毕竟需要大规模调集警力,在地警察又得加很多戏份容易散乱,算是折衷妥协的结果。
《除暴》是个相对单线的故事,为了丰富情节得有一条副线,这是警匪片里最容易被诟病的地方:感情线。 果然还是出了问题。 春夏扮演在塔顶为情自杀的女孩,按照之前张隼的凶暴(抬手就杀警),很难想象他会去安慰一个失恋心碎的女孩,这个情节要成立,前面必须得铺垫一下,否则会显得很硬。
编剧肯定也想到了,后面交代老鹰团伙并不是总在一起,每干完一票就分钱解散,各家过日子,钱花完了再抢,所以张隼也需要一个家,但纵使这样还是生硬。 春夏的身世背景基本没交代,她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杀人如麻的凶徒?心理动机不够,还不如干脆,不表现他们相识,直接就已经是夫妻,兴许还可信些。《除暴》全片只有90多分钟,可以再加10分钟到感情线上会更丰满。
然而这条线并不完全失败,在张隼逃亡后,他曾经悄悄潜入对面楼,那个打电话的桥段气韵非常足(同时还埋着个悬念),两个亡命鸳鸯都秀出了演技。
吴彦祖演的很好,他那口蹩脚的普通话也算有交代(广东人),最后被枪毙时情绪完全对路子。
但有个问题,既然设计了感情戏,那就不能一味表现张隼邪恶,我想不通,在那场闹市抢劫中,他为什么要递给小男孩一个手雷。
这个情节真的没必要,如果小朋友玩炸了岂不是提前暴露?就算表现凶狠,也不用靠杀孩子来展现,反正我感到生理上的不适。 王千源的角色相对来说就正很多,有同学可能觉得假,我倒没有,那时的公安干警真的是拿命来拼,经常有殉职的,没点儿精神力撑着早垮了。
但我得说一句,王千源应该接点儿其他类型角色了,不是狼人就是猎人,观众会腻的,您偶尔也跳个预言家什么的嘛!
除了俩主角,配角们表现算及格吧,没想到能看到卫诗雅,她是有演技的,毁在台词上,因为普通话蹩脚,只能配音,听着别扭。
前面光说缺点了,你是不是以为《除暴》不及格?
没有,虽然有些问题,但基本在忍耐范围内,我看完很舒畅,不闹心。
我挺喜欢这部电影,它长在我的审美点上。 最大亮点是动作视觉,刘浩良对于激斗场面的把控让人惊讶,发挥不次于林超贤,除了夸张些,我挑不出什么错。
商业警匪片就是这样啊,《英雄本色》《喋血双雄》扯不扯?夸不夸张?打起来照样是光环刺眼嘛,我觉得《除暴》相比之下算写实了。(片中还真出现了喋血双雄) 而且有些画面尺度颇大,夜间抓捕直接把警察手臂轰烂,坐我旁边的小姐姐吓得哇偶一声。
撒钞票的那场设计不错,一位干警发誓再也不会让悍匪抢走一分钱,然后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誓言。
一分钱是重要元素,80后的孩子都会唱一首歌“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,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”,很感动我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