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战争的电影很多,这期聊部很独特的,片中基本没有出现战争场面,主角也不是战士,而是搞音乐的文人,2002年由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《钢琴家》。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
《钢琴家》先是拿下戛纳金棕榈,第二年的奥斯卡上拿到最佳导演与影帝等三项,不看票房,单说荣誉的话,《钢琴家》是那一年最成功的电影。 不过当年波兰斯基并没有去美国领奖,因为他那时是个通缉犯,这个人一生的经历比大多数电影都离奇。
之前讲《好莱坞往事》时提到过,1969年震惊世界的曼森家族灭门惨案,中心当事人就是罗曼波兰斯基,那天他刚好在欧洲出差,躲过了屠杀,而妻子莎朗塔特与腹中婴儿在家中惨死。
此时全世界都在为他痛失爱妻而惋惜。 但到了1977年,波兰斯基却成了美国司法部的通缉犯,罪名是诱奸未成年少女,地点在演员杰克尼克尔森家里。 下面是当事人萨曼塔盖默的今昔照,她后来去了夏威夷生活很平静,十年前还撤销了指控,说自己心灵已经愈合,不想再揭伤疤,并拜托记者别去打扰。
事后波兰斯基被带进了洛杉矶局子,对发生性关系是认的,但不承认强迫,而且说不知道萨曼塔未成年,”她老练的完全不像13岁”。 然而就在开庭前的保释期,波兰斯基却逃往了欧洲,他的说辞是主审法官极不友好,会诬陷自己坐牢,本来就心虚,干脆跑了。 从此他就再未踏上美国的土地,直到2003年,以在逃通缉犯的身份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。 当时这个结果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,有的说作品与人得分开看,有的说是奥斯卡之耻,诡异的是,当年的受害者萨曼塔却说:波兰斯基虽是个人渣,但艺术功力确实了得,真是让人跌碎眼镜..... 后来波兰斯基并没有消停,还卷入到几起性侵案中,前几天他拿到了法国凯撒奖最佳导演,就引发了抗议示威。 没错,他确实是个人渣。
但同时,他也是个公认的牛逼导演,这两点其实不冲突。 当然,如果你因个人品行而拒绝看他的作品,我举双手双脚赞成,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。
我猜国内观众对波兰斯基并不太熟悉,他成名甚早,29岁的长片处女作《水中刀》就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,1968年《罗斯玛丽的婴儿》声震好莱坞,1974年的《唐人街》拿到奥斯卡11项大奖,后来的《苦月亮》《苔丝》都是杰作。
波兰斯基的电影最大特点是冷静,相信看过《钢琴家》的同学尤其能体会,你找不到他刻意的用力点,甚至想不起哪句台词是金句,即使面对地狱般的华沙街景,他的镜头依然无动于衷,既没有人物特写也没有BGM。
就是这样的隐忍旁观,《钢琴师》才获得了永恒的魅力,男主席皮尔曼是受害者,也是旁观者。
这部电影写的时候很难受,里面的冷暴力太伤人,导演用这种方式提醒观众,人类曾经堂而皇之的做出如此大规模暴行
|